鋼結構具有自重輕、強度高、抗震性能好、便於工業化生產、可循環使用等優良的特性,因此鋼結構建築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建築之一。
記者了解到,上海是我國鋼結構產業的發源地,我國**早的鋼結構建築企業即大寶鋼鐵建築廠,創建於1922年。上海近代****的鋼結構工業廠房——上海楊樹浦發電廠的鋼結構即其建造。改革開放後**早的鋼結構大樓——上海金沙江大酒店,於1985年開工,是上海****幢自己設計並使用國產H型鋼製作安裝的高層鋼結構建築;而“世界****拱”的盧浦大橋係全鋼鋼結構的拱橋,整座大橋的鋼結構總重量35376噸,用鋼量達4萬多噸。此外,全長7544米的亞洲****長斜拉索大橋——上海楊浦大橋,上海****的重型鋼結構廠房——寶鋼煉鋼廠主廠房等等,都由上海鋼結構行業製作安裝成功,創造了國內乃至世界的鋼結構製作、安裝、施工的奇跡。在“十五”、“十一五”期間,上海的鋼結構建築領域也逐漸向民用住宅開拓,位於上海市中心的中福城小區即是著名的鋼結構住宅。
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上海鋼結構建築的應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記者了解到,在上海世博園區中,建築鋼結構總用鋼量達15萬噸。其中,中國館高度近70米,屋頂周邊長138米,懸挑33米,用鋼量2.3萬多噸,構件總數9000餘件,打造這樣一頂“東方之冠”隻用100天時間,凸顯了鋼結構建築綠色、環保、施工速度快的優勢。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中國的住宅建設中鋼筋混凝土結構仍然占整個城市住宅結構體係90%以上。今後鋼結構住宅將成為中國住宅的發展趨勢,且增長空間巨大。 |